中国7月新增社融1.16万亿元,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,新增人民币存款5000亿元,住户存款减少1.11万亿元。M2-M1剪刀差为3.2个百分点,较上月缩小了0.5个百分点。
13日,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金融数据显示:
中国1至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.99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5.12万亿元。结合前值计算可得,7月社融规模增量为1.16万亿元。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.26万亿元,同比增长9%。 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.87万亿元,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。 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.44万亿元,7月新增人民币存款5000亿元。 7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329.94万亿元,同比增长8.8%。狭义货币(M1)余额111.06万亿元,同比增长5.6%。M2-M1剪刀差为3.2个百分点,较上月缩小了0.5个百分点。
中国1至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.99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5.12万亿元。结合前值计算可得,7月社融规模增量为1.16万亿元。
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.26万亿元,同比增长9%。
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.87万亿元,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。
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.44万亿元,7月新增人民币存款5000亿元。
7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329.94万亿元,同比增长8.8%。狭义货币(M1)余额111.06万亿元,同比增长5.6%。M2-M1剪刀差为3.2个百分点,较上月缩小了0.5个百分点。
中国央行主管的《金融时报》称,月度金融数据往往被视为观察阶段性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窗口,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单月贷款读数通常不足以准确反映经济活跃程度,也难以完整体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,分析经济金融形势时无需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,更不宜过度炒作单月信贷增量读数波动。
证券时报表示,作为传统信贷“小月”,近年来7月贷款投放普遍呈季节性回落。6月恰逢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,部分机构会出现短期调整信贷投放节奏、拉高6月数据的情况。6月也是企业半年期经营结算的重要时间窗口,大量企业面临货款回收、债务偿还、资金清算等刚性需求。
此外,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,随着近期相关部门推动破除“内卷式”竞争、推进清欠企业账款的成效逐渐显现,可能使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有所下降。一方面,金融机构破除“内卷式”竞争,会挤出部分虚增空转贷款。另一方面,过去一段时间,部分供应链核心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现象较为突出,部分被拖欠企业迫于现金流压力,额外以银行贷款填补资金缺口,加剧企业经营负担。
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,传统信贷需求在减少,新动能领域信贷需求在增加。上述业内人士强调,金融机构未来需要适应形势变化,加快转变经营思路,进一步下沉客户,在细分市场中挖掘有效信贷需求。
初步统计,2025年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.99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5.12万亿元。其中:
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.31万亿元,同比少增694亿元;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25亿元,同比少减245亿元; 委托贷款减少689亿元,同比多减116亿元; 信托贷款增加1592亿元,同比少增1480亿元;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196亿元,同比少减1243亿元; 企业债券净融资1.43万亿元,同比少1849亿元; 政府债券净融资8.9万亿元,同比多4.88万亿元;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212亿元,同比多767亿元。
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.31万亿元,同比少增694亿元;
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25亿元,同比少减245亿元;
委托贷款减少689亿元,同比多减116亿元;
信托贷款增加1592亿元,同比少增1480亿元;
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196亿元,同比少减1243亿元;
企业债券净融资1.43万亿元,同比少1849亿元;
政府债券净融资8.9万亿元,同比多4.88万亿元;
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212亿元,同比多767亿元。
初步统计,2025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.26万亿元,同比增长9%。其中:
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4.79万亿元,同比增长6.8%;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.21万亿元,同比下降23.2%; 委托贷款余额为11.16万亿元,同比下降0.4%; 信托贷款余额为4.46万亿元,同比增长5.9%;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1.92万亿元,同比下降10.4%; 企业债券余额为33.39万亿元,同比增长3.8%; 政府债券余额为89.99万亿元,同比增长21.9%;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.94万亿元,同比增长3.2%。
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4.79万亿元,同比增长6.8%;
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.21万亿元,同比下降23.2%;
委托贷款余额为11.16万亿元,同比下降0.4%;
信托贷款余额为4.46万亿元,同比增长5.9%;
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1.92万亿元,同比下降10.4%;
企业债券余额为33.39万亿元,同比增长3.8%;
政府债券余额为89.99万亿元,同比增长21.9%;
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.94万亿元,同比增长3.2%。
从结构看:
7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.4%,同比低1.2个百分点;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.3%,同比低0.1个百分点; 委托贷款余额占比2.6%,同比低0.2个百分点; 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%,同比低0.1个百分点;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.4%,同比低0.1个百分点; 企业债券余额占比7.7%,同比低0.4个百分点; 政府债券余额占比20.9%,同比高2.2个百分点;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.8%,同比低0.1个百分点。
7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.4%,同比低1.2个百分点;
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.3%,同比低0.1个百分点;
委托贷款余额占比2.6%,同比低0.2个百分点;
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%,同比低0.1个百分点;
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.4%,同比低0.1个百分点;
企业债券余额占比7.7%,同比低0.4个百分点;
政府债券余额占比20.9%,同比高2.2个百分点;
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.8%,同比低0.1个百分点。
7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329.94万亿元,同比增长8.8%。狭义货币(M1)余额111.06万亿元,同比增长5.6%。流通中货币(M0)余额13.28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8%。前七个月净投放现金4651亿元。
7月末,本外币贷款余额272.48万亿元,同比增长6.7%。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.51万亿元,同比增长6.9%。
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.87万亿元。分部门看:
住户贷款增加6807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减少3830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1.06万亿元; 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11.63万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3.75万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6.91万亿元,票据融资增加8247亿元;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357亿元。
住户贷款增加6807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减少3830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1.06万亿元;
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11.63万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3.75万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6.91万亿元,票据融资增加8247亿元;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357亿元。
7月末,外币贷款余额5558亿美元,同比下降8.1%。前七个月外币贷款增加137亿美元。
7月末,本外币存款余额327.83万亿元,同比增长9%。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20.67万亿元,同比增长8.7%。
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.44万亿元。其中:
住户存款增加9.66万亿元,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09亿元,财政性存款增加2.02万亿元,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.69万亿元。
7月末,外币存款余额1万亿美元,同比增长20%。前七个月外币存款增加1489亿美元。
7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、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222.44万亿元,日均成交9.67万亿元,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4.8%。其中,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3.1%,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.8%,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8.6%。
7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.45%,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.01个和0.36个百分点。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.46%,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.04个和0.36个百分点。
7月份,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.57万亿元,其中货物贸易、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分别为1.15万亿元、0.42万亿元;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0.64万亿元,其中对外直接投资、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0.22万亿元、0.42万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