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日以来,大盘出现了一定调整,截至9月4日收盘全A下跌了4.6%。复盘历史可以发现,A股历次牛市中都会出现短期的回调,2007年、2009年、2014年至2015年皆是如此。2007年的回调区间为5月至7月,持续时间约为28个交易日,全A下跌了20%左右。2009年的回调出现在2月,持续了19个交易日,全A跌幅约为10%。2014年至2015年的回调特征是“幅度小、时间短、次数多”,区间内共有三次回调:第一次是在2014年10月,持续了11个交易日,全A跌幅不到5%;第二次是在1月末2月初,持续了9个交易日,调整幅度在6%左右;第三次是在4月,只有7个交易日,调整幅度也是6%左右。
成交额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回调的节奏。从历史上看,A股历次牛市回调区间成交均有明显下降,2007年5月较前高下降了60.4%,2009年2月下降了71.8%,2014年至2015年的三次回调也大都下降了30%以上,基本都回到了回调前上涨行情的起点。
牛市回调期间,大小盘风格并不存在明显的延续或反转现象,建议谨慎切换。在2007年、2015年1月以及本轮调整中,大小盘风格展现出反转态势;在2009年、2014年10月以及2015年4月的回调中,大小盘风格展现出延续态势。价值成长方面,在过去5次回调中,红利资产对全A的胜率并不明显,因此降低仓位的选择要优于进红利资产“躲一躲”。与风格不同,牛市回调区间中前期表现强势的行业调整幅度相对更大,展现出了一定的反转特征。
我们认为,本轮牛市不同品种表现差异较大,在获利止盈和再平衡交易下,短期回调属于正常现象。展望未来,多重积极利好因素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:一是经济中长期向好态势不变;二是A股估值较低权益资产性价比突出;三是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夯实微观基础;四是分红回购不断增加提高投资者回报;五是耐心资本持续流入助力市场健康发展。
风险提示: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、市场大幅波动、经济增长不及预期。
1 历次牛市回调区间盘点
复盘来看,A股历次牛市中基本都会出现短期的回调,2007年、2009年、2014年至2015年皆是如此(参见图表1)。2007年的回调区间为5月至7月,持续时间约为28个交易日,全A下跌了20%左右。2009年的回调出现在2月,持续了19个交易日,全A跌幅约为10%。2014年至2015年的回调特征是“幅度小、时间短、次数多”,区间内共有三次回调:第一次是在2014年10月,持续了11个交易日,全A跌幅不到5%;第二次是在1月末2月初,持续了9个交易日,调整幅度在6%左右;第三次是在4月,只有7个交易日,调整幅度也是6%左右(参见图表2)。
成交额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回调的节奏。从历史上看,A股历次牛市回调区间成交均有明显下降,2007年5月较前高下降了60.4%,2009年2月下降了71.8%,2014年至2015年的三次回调也大都下降了30%以上,基本都回到了回调前上涨行情的起点(参见图表3至图表5)。截至9月3日,全A成交额约为2.4万亿元,较前期3.2万亿的高点下降了约25.1%(参见图表6)。
2 历次牛市回调前后的风格变化
牛市回调期间,大小盘风格并不存在明显的延续或反转现象,建议谨慎切换。在2007年、2015年1月以及本轮调整中,大小盘风格展现出反转态势;在2009年、2014年10月以及2015年4月的回调中,大小盘风格展现出延续态势(参见图表7至图表12)。价值成长方面,在过去5次回调中,红利资产对全A的胜率并不明显,因此降低仓位的选择要优于进红利资产“躲一躲”(参见图表13)。
3 历次牛市回调前后的行业表现
与风格不同,牛市回调区间中前期表现强势的行业调整幅度相对更大,展现出了一定的反转特征。在上述几次回调区间中,只有2009年和2014年10月反转特征不明显(参见图表14至图表19)。
本文作者:沈重衡,来源:追寻价值之路,原文标题: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9月4日发布的报告《牛市中的回调特征》